升息對房貸的影響,5 件房貸族該做好準備的事

自從去年疫情漸緩後,台灣的房市就開始加速升溫,價錢翻漲的速度簡直是「失速列車」,加上現在房貸利率史上最低,導致許多想買房的民眾都急了紛紛入場,咬緊牙關也要買。但是隨著央行在去年底的多度打房與升息的預告,房貸族又該怎麼應對?今天告訴大家未來若真的升息,身為房貸族的你該注意的 5 件事情。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獲取各種購屋必備知識!👈

面對升息的影響,房貸族該做好 5 個準備

央行總裁楊金龍在 2021 年底的記者會上,已明確定調 2022 年的貨幣政策基調「一定朝緊縮方向走」,暗示今年將會升息;他也特別提醒,首購族應注意利率風險,提前做好財務規劃。

然而去年房市超熱,今年也預期將延續,許多想民眾怕越來越買不起,因此趁著史上最低房貸利率,趕緊入場成為房貸族,如今卻可能面臨升息的壓力,房貸族該怎麼做呢?我們整理五點告訴你。

升息影響房貸族 5 件事:注意房貸金額佔比

央行調升政策利率將連帶影響房貸利率,購屋前,除了衡量自身財務能力,也要考量利率走升後的情境。

2020 年爆發疫情後,央行為了穩住市場信心、助企業度過難關,宣布降息 1 碼;如今台灣景氣強勁復甦,去年經濟成長率突破 6%,創下 11 年來新高,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表示「會在適當時機把利率調回來」,可預期的是當央行貨幣政策走向緊縮,升息幅度至少是 1 碼,也就是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假設以貸款 1,000 萬,分 20 年期、利率 1.33%、採本息平均攤還的方式來計算,每個月還款金額大約是 47,480 元左右,倘若央行升息 1 碼,利率將會變成 1.58%,每期房貸金額將增至 48,260 左右,每月負擔增加 1,000 左右,算起來一年的利息就增加了近 1.4 萬元的支出。

若貸款總額更高、升息幅度更大,房貸族群的負擔也將增加,因此房貸族就得特別注意房貸金額占比在每個月的支出與收入當中的比例,以免影響日常生活與其他費用的支出。

升息影響房貸族 5 件事:頭期款、自備款需更多

由於房價一直攀升,銀行的估價速度已經漸漸跟不上房價的漲價速度,導致很多買房族想要買房,卻貸不到想要的額度,但因為買房屬於「剛性需求」,因此買房族們還是願意咬緊牙關成為「房貸族」,背起高額房貸也要成為有房族。

政府打房手段不斷,如今隨著央行預計將升息,整體買房的成本也會提高,過去往往建議至少準備 2 到 3 成的頭期款,現在可能得再提高到至少是 3 到 4 成,才能夠因應房價高漲與利率調升等狀況。

建議想要買房的族群在財務規劃上要更有彈性,善用自己的身份,如軍公教、首購族等等,並且盡量找薪轉戶或平時就有密切往來的銀行,在房貸利率與貸款成數上,比較有機會拿到優惠條件。

升息影響房貸族 5 件事:升息不會抑制房價上漲

面對房價上漲,也有許多評論認為升息是抑制房價的關鍵,但是用升息來抑制房價上漲可以說是「螳臂當車」。由於目前房價上漲的原因有太多,包含持有成本低、資金多、原物料大漲、營建成本上漲、市場熱度等等都是因素,光靠升息來阻擋房價上漲,實屬不切實際的想法。

而且未來央行的升息也不可能一次大調整,估計也只是慢慢地逐年條漲,要真的升息到有影響的程度,可能還要等個 3 年左右才有機會,若你正在等著升息並期盼可以抑制房價,建議還是實際一點的累積自己的儲蓄與規劃,看到合適的物件就可以出手了。

升息影響房貸族 5 件事:選擇性信用管制將持續

央行升息雖然將讓買房成本增加,但對於目前央行正在實施的「選擇性信用管制」,預計也將會持續施行,預計要等到房市真的「冷颼颼」,央行才有可能鬆手信用管制。

目前支撐台灣房市熱度的,主要是在於買方的資金多與房貸相關利率低,而且現在政府又不斷推行「台商回流」,估計隨著資金回到台灣,房地產市場也只會繼續熱下去。

央行曾經在 2010 到 2014 年間祭出總共 4 波的選擇性信用管制,藉以來抑制房價,而房市也的確從 2015 年開始漸漸退燒,但央行仍是持續實行選擇性信用管制,直到 2016 年房市探底,加上房地合一稅的上路,央行才宣布選擇性信用管制的退場,整個實行期間長達六年,因此現在房市正在燒,選擇性信用管制估計也會繼續施行下去。

升息影響房貸族 5 件事:若想投資要想清楚

台灣人習慣「囤房」,而且也因為不動產長期被視為保值、抗通膨的標的,因此許多投資客也都會優先首選房地產市場來做投資,但隨著今年各家銀行已經預告利率將開始調漲,政府打房措施也不斷推陳出新,雖然市場仍是熱度極高,但主要都是著重在「自用族群」身上,一旦等到需求滿足後,房市也會開始漸漸走緩,想投資的族群可能投資報酬率就偏低,也可能投入一筆資金卻被綁死,建議想要靠房地產投資的人也得想清楚。

面對升息的影響,房貸族提早做準備

Credit: 數位時代

央行升息這件事看來已經是「勢在必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因此若你正打算買房,或是已經身上背有房貸的房貸族,一定要再次仔細的審閱自己的資金動態與規劃,不要讓房貸成為壓垮生活的壓力,如果真的超過負擔能力,也可以先暫緩買房這件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