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可以裝充電樁嗎?安裝費用、台電電價計算方式一次看

電動車充電樁,社區充電樁,專設一戶供電

隨著電動車日益普及,許多車主開始考慮在自家或社區安裝充電樁。本文將探討社區是否可以安裝電動車充電樁、申請充電樁的流程,以及充電樁的台電電價計算方式。如果想了解關於安裝哪一種充電樁方案優缺點,可參考本站整理的:【電動車充電樁】專設一戶供電 vs. 自家電表拉線,優缺點比較

社區可以裝充電樁嗎?

電動車充電樁,社區充電樁,專設一戶供電

對於想在自家社區安裝充電樁的車主來說,了解自家社區是否允許裝設充電樁是首要步驟。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規定,新建築物的停車空間必須預留供電動車充電設備及裝設的空間。

對於既有建築,即使是舊社區大樓,只要安全無虞,社區管理委員會原則上不能反對安裝充電樁。

因此,無論是新舊社區,基本上都是可以裝設充電樁的,只需符合安全標準和獲得必要的批准。

如何知道你居住的社區或透天能不能安裝充電樁?

台電 電動車充電 電動車

1. 確認環境條件

  • 新建案:2019年後的新建案必須預留電動車充電管道,2022年後的新建案需預留專用電表。這樣的社區通常有較好的基礎設施支持充電樁的安裝。
  • 舊社區:需檢查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和電力容量來支持充電樁的安裝,以及建築結構是否適合施工。這些社區的充電樁安裝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和更多的協調工作。

2. 評估安裝方案、費用

方案 適用情況 步驟 預估費用範圍 費用負擔者
專設一戶 大規模、多住戶社區 新增獨立電表、安裝公共管道、設置EMS系統、佈線至個人車位 約80萬至500萬新台幣 住戶共同分擔
公用車位 戶數少、充電需求不大或集資金額較少的社區 接社區公電、安裝充電樁於公共車位、設置計費系統 約10萬新台幣 社區公共基金負擔
表後拉電 獨棟住戶 從家用電表後端拉線到停車位、安裝充電樁 約3萬至10萬新台幣 住戶自行負擔

想了解更多安裝哪一種充電樁方案優缺點,可參考本站整理的:【電動車充電樁】專設一戶供電 vs. 自家電表拉線,優缺點比較

3. 取得社區共識

安裝充電樁無論是在公共車位還是私人車位,都需要經過社區共用部分。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這類安裝需要得到社區管委會或區權會的同意。

社區電動車充電樁安裝流程

申請在社區內安裝充電樁的流程相對簡單。不論是新社區還是舊社區,申請過程大同小異。新社區可能尚在興建,可以由建築執照起造人名義申請;舊社區則需以管委會名義提出申請。申請過程包括提出需求、進行事前施工評估及用電申請等步驟。

社區電動車充電樁安裝流程

申請人需由電機技師或合格電器承裝業者進行評估與規劃,確認可行後向台電公司各地方區營業處提出用電申請,並經過台電公司確認供電線路容量及辦理用電審查後,才能進行充電設施及相關線路施工。

電動車充電樁電費,台電計算方式

電動車充電樁,社區充電樁,專設一戶供電
台電在台北市充電示範場設置專設一戶供電示範。圖源:台電月刊

台電針對電動車充電樁的電價計算,提供了專門的電價方案,稱為「電動車充換電設施專用電價」。這一電價政策旨在透過價格激勵來鼓勵車主在電網負荷較低的離峰時段充電,從而減輕電網負擔並幫助車主節省電費。以下是這一計價方式的具體細節:

基本電費

  • 基本電費是按照用戶所申請的契約容量(kVA)計費。在專用電價下,基本電費設定較低,比現行的一般電價低大約80%。因此即使充電設施在不使用時,其基本電費的負擔也大大減少。

流動電費

  • 流動電費則根據用電時間(是否為尖峰或離峰時段)以及夏季或非夏季來計費。這種時間電價的設計可以引導用戶選擇在電網負擔較低的時段充電,從而獲得更低的電費率。

尖峰與離峰

  • 尖峰時段通常包括每天的高用電時段,比如早上和晚上的特定幾小時。尖峰時段的電價較高。
  • 離峰時段則指的是用電需求相對較低的時段,如夜間和非工作時間。在專用電價中,離峰時段的電價設定非常低,以鼓勵用戶在這些時段充電。

價差設計

專用電價的一大特點是尖離峰價差大。例如,尖峰時段的電價可能是離峰時段電價的四倍,這種價差設計旨在明顯減少尖峰時段的充電行為。

長達18小時的離峰時段

為了進一步鼓勵離峰充電,台電設計了一日中長達18小時的離峰時段。這給了用戶更大的靈活性來安排他們的充電時間,尤其是夜間或其他低需求時段。

費用類型 定義 特點 備註
基本電費 按契約容量計算的固定月費 在專用電價下,比普通電費低約80% 降低非使用時的成本
流動電費 根據充電時段計算的變動費用 尖峰時段電費高,離峰時段電費低 鼓勵在電網負荷低時充電
尖峰時段 每天的早晨和傍晚 電價最高 避免此時段充電以節省成本
離峰時段 夜間及非工作時間 電價特別低 鼓勵在此時段充電以降低電費

參考資料來源:台灣電力公司

延伸閱讀》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房市、話題新聞或居家小知識,歡迎大家點擊以下任一 LOGO。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IG加入官方 Line 帳號Line 社群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