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震動該如何檢舉?3 個檢舉方法教學

相信許多人都有遇過鄰居或者旁邊工地在施工,在鑽地鑽牆的時候產生出的強烈震動,輕則是感受到震動,重則甚至有人被震動到傢俱掉落、牆都裂了等狀況。如果你遇到了這種狀況,其實是有辦法可以向主管單位檢舉的,而且除了投訴之外,若房屋因此受損,還可以要求賠償!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如果遇到施工產生的嚴重震動,要向誰、如何檢舉。

👉 加入我們的臉書粉絲團、社團IG Line 社群,獲取各種購屋必備知識!👈

施工房屋震動的檢舉方法(1):透過管委會

雖然目前還沒有針對「震動」的法條,但是機具震動連帶都會帶有噪音,此時就可以依照「噪音管制法」,如音量超過主管機關訂定的管制標準,即屬於噪音,可以依法開罰。

如果你是住在有管委會的大樓,周遭鄰居施工造成了嚴重的震動,除了噪音以外,整個家裡還可能被震到磁磚、傢俱掉落,這種時候可以先向管委會來進行檢舉。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16 條規定,住戶發生喧囂、振動及其他類似行為,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予制止或按規約處理。

若仍未改善,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47 條,可處以新臺幣 3000 元以上、15,000 元以下罰鍰,並得令其在限期內改善;如果期限內不改善者,可連續處罰。

但如果向管委會檢舉沒有用,又或者不屬於社區的範圍,那麼下一步可以考慮向主管單位投訴。

施工造成房屋震動損害,可要求賠償修復

如果是在社區內進行的施工震動導致家中有損毀,或者是公共設施出現損毀,也可以依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來要求主事者進行賠償或修補。

施工震動最容易造成的就是鄰房漏水、牆面龜裂的狀況,或是社區內的公共設施出現毀損狀況;而依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而經檢查後,若確認是因為施工震動造成的損毀,依照《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修繕費由施工的住戶負擔;若漏水、牆面龜裂等毀損還進一步造成財產毀損者,得依《民法》請求損害賠償。

若施工的鄰居造成不止漏水、牆面龜裂,而是更嚴重的造成建築結構受損,可能導致房屋出現安全問題,若這個狀況就得先了解該施工是否有申請「核准變更建築結構」,如果有那就沒問題,但若沒有就屬非法施工。

依據《建築法》規定,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施工行為未申請,破壞或變更了建築物之主要構造,即違反了《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應予制止或按規約處理,經制止而不遵從者,得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理。

施工房屋震動的檢舉方法(2):向主管單位投訴

Credit: 台北市政府

如果向管委會檢舉沒用,或是震動來源不在你所住的社區管轄範圍內,就可以直接向所在地縣市的主管單位投訴(例如:各地環保局、各地市民專線,投訴電話請見文末)。

主管機關接獲檢舉,將派員到工地檢查,若施工產生的噪音超出噪音管制法第 9 條規定的管制標準時,主管機關得依據噪音管制法第 24 條規定,要求營建工程限期四日內改善,如期限過後仍未符合噪音標準者,得按日或按次處以新臺幣 18,000 元以上、18 萬元以下罰鍰,或令其停工。

另外,在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公告的噪音管制區內,依據噪音管制法第 8 條規定,皆已公告住宅及公寓大廈禁止施工的時段。若在公告禁止施工的時段仍進行施工,妨害他人生活環境安寧者,不需量測噪音值,即可向主管機關檢舉,依據噪音管制法第 23 條可處以新臺幣 3,000 元以上、30,000 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立即改善,如未改善者,按次處罰。

施工房屋震動的檢舉方法(3):透過民法求償

Credit: 司法院

如果你家沒有管委會,或是透過管委會、主管單位投訴了,震動狀況仍未改善,不僅影響居住品質,還導致家中出現損毀、身體出現狀況等問題,你可以直接到法院來按鈴申訴,依照《民法》來依法請求損害賠償。

建築管理科表示,政府訂有施工損鄰相關辦法,如接獲民眾檢舉,將列管該工地﹔萬一有損害,也會要求建商改善。民眾如遇到類似情況,建議可事前做好保全程序,即委託結構或土木技師公會先做結構鑑定,以供日後建物損害的判定依據。

提醒大家,如果真的因為鄰居施工的震動導致任何損害,無論是身體健康或者實體損害,都要留下證據,以方便未來可以藉此來求償。

施工灰塵粉塵檢舉電話整理

上面我們有提到,如果透過管委會檢舉投訴沒有用,就可以直接透過主管機關來檢舉施工的粉塵灰塵問題;以下我們整理了六都的市民專線與環保局電話還有線上申訴的網址給大家參考。

  透過市民專線申訴 環保局申訴專線檢舉 線上申訴檢舉
台北市 1999 0800-066-666 由此去
新北市 首長信箱環保局
桃園市 由此去
台中市 由此去
台南市 由此去
高雄市 由此去

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房市、話題新聞或居家小知識,歡迎大家點擊以下任一 LOGO。追蹤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團IG加入官方 Line 帳號Line 社群一起討論。

        

延伸閱讀